《中國自然資源報》頭版聚焦:湖北推進國土整治與風貌管控深度融合 針對三大地理分區明確差異化策略

近日,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印發《關于在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工作中加強荊楚特色風貌管控的通知》,旨在推進國土整治與風貌管控深度融合,探索生態、人文、經濟協同發展新路徑,助力美麗湖北建設。
該通知提出“宏觀—中觀—微觀”三級管控與“自然基底、空間形態、文化傳承、建筑風貌”四維要素聯動的系統性方案,針對全省平原水網、丘陵壟崗、山地峽林三大地理分區明確差異化策略。
在平原水網地區,通過采取“農田整治、水網修復、聚落優化、建筑引導”綜合管控,推進耕地集中連片整治,優化水系聯通工程,保留傳統民居院落肌理,將荊楚特色建筑元素融入農房建設,營造“水田相繞、水景相依”的平原水網特色。
在丘陵壟崗地區,通過“坡田整治、林網建設、蓄排灌調、建筑營造”協同管控,推進坡耕地綜合整治,開展林網系統建設,構建丘陵壟崗地區“蓄—排—灌”一體化水系網絡,打造臺地錯層布局、挑檐深遠元素及鄉土工藝裝飾的建筑,塑造“沖垅筑堰、依崗墾田”的田園界面和“崗田相嵌、林田交織”的丘陵立體農業景觀。
在山地峽林地區,通過“垂直管控、礦山修復、文化保護、聚落傳承”系統施策,嚴格實施二十五度以上陡坡耕地退耕還林,實施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建設水源涵養林和生物廊道,修復傳統寨門、風雨橋等特色構筑物,開展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推進文旅產品供給,展現“寨隱林海,云繞梯田”的景觀意境。
湖北省國土整治中心主要負責人表示,湖北“高臺基、深出檐、美山墻、巧構造、精裝飾、紅黃黑”的荊楚建筑風貌特色鮮明,要按照不同地形分類施策,結合每個地方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建設不同風貌的美麗鄉村,防止千鎮一面、千村一面,既要守護好綠水青山,也要傳承好文化根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