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湖北糧倉” 省自然資源廳開展“五項治理”找回流失的耕地
湖北是農業大省,也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守牢每一寸耕地,守好“湖北糧倉”意義重大。今年以來,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綜合分析研判耕地保護形勢,全面查找梳理問題,科學制定整改措施,以“五項治理”大力開展耕地流失問題整改。
一是開展“源頭治理”,堵住流失源頭。開展耕地流失情況專項調查,利用國土變更調查和遙感監測影像數據,對歷年耕地流失情況進行追溯、排查,全面摸清耕地底數、耕地流失年份和流失方向,掌握全省耕地流失真實數據。強化耕地保護考核,壓實耕地保護主體責任,開展耕地監測監管,嚴格執法監督,從源頭上遏制新增耕地流失。
二是實行“共享治理”,實現數據共享。充分運用規劃研究、工程測繪、航測遙感等技術優勢,結合國土變更調查、衛星遙感影像等數據信息,加強部門協同,消除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多角度、多維度、多方式查清全省耕地底數和耕地流失的歷史脈絡。建立耕地管理“一本賬”“一張圖”,隨時掌握耕地變化,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啟動耕地保護動態監督,加強技術單位分工協作,利用最新信息技術手段,對耕地流失增量問題進行動態監測,每兩個月形成一次動態監督報告,并將耕地流失圖斑下發各地整改。
三是實施“精準治理”,分類處置問題。對耕地流失問題制定整改方案,細化整改措施,明確整改時限,實行分類處置。注重解決好“四量”:“遏制增量”,加強耕地管控,遏制耕地流失增量;“處置存量”,對于耕地流失的存量問題,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積極穩妥;“做實流量”,綜合考量耕地流量流向和質量狀況,統籌制定耕地“進出平衡”計劃;“打好提前量”,統籌守底線與保發展,在抓好整改工作的同時,打好提前量增加庫存指標,為發展要素支撐留余地。
四是統籌“綜合治理”,產生綜合效益。開通“智慧耕?!迸c“國土調查云”系統,打通“部—省—市—縣”監管鏈條。加強自然資源與農業農村、交通運輸、水利、林業等部門的協同,形成強大工作合力。湖北廳將聯合駐廳紀檢監察組赴市州進行調研,開展政策宣傳和業務指導,達到既教方法又傳導壓力的預期效果;聯系紀檢監察部門,加強紀律檢查監督,強力推進問題整改,提高綜合治理成效。
五是推進“專班治理”,突出宣傳督導。抽調專人、成立專班,每周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全力推進全省耕地流失問題整改工作。建立一周一碰頭、一月一調度、二月一通報以及通報、督辦、約談、移交等工作機制,加強宣傳引導、業務指導、工作督導,明確指導思想、整改路徑、關鍵時點和任務要求,力爭全省耕地流失問題整改工作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社會參與,取得顯著成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