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駐村工作隊丨幫扶神靈湖用文化和美景打造新地標
神靈湖地處群山環繞的楓林鎮大畈村,這里傳承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淳樸的鄉風民俗,保持著自然原始的地勢地貌。在省自然資源廳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大畈村依托神靈湖獨有的文化資源和生態稟賦,以生態環保為經營理念,科學規劃,計劃打造生態養殖旅游樂園,讓神靈湖成為當地新的地標。
省自然資源廳駐大畈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謝光軍說:“我們圍繞神靈湖這個項目打造之后,大畈村就是神靈湖,神靈湖就是大畈村,別人提到了神靈湖就知道了大畈村。”
神靈湖原名“神麟湖”,曾是下洋湖的湖叉子之一,20世紀70年代,陽新縣對楊柳壩隔堤進行加固,形成了現在的神靈湖。神靈湖四面環山,其中一座山相傳有神獸麒麟,故名“神麟山”,“神麟湖”也因此得名,沾染了祥瑞之氣。
大畈村村委會主任何育銀介紹,現在這個地方就叫作神麟灣,這個湖就在神麟門口,他就叫神靈湖。
大畈村村民柯尊剛說:“神麟這個灣子當時有1000多戶,我聽我奶奶以及長輩們說那時候比較富裕,在朝廷為官的也比較多,但是聽說后來就是一個晚上,他(朝廷)就罷免了36頂官轎,這肯定也僅僅是個傳說,但是又沒有地方考證。但我估計就是根據像原來楊乃武小白菜一類的案子,腐敗類案子,大官的牽扯到小官,那些官員就全部回家了。我推測啊,這個地方的衰落可能一個是跟腐敗案情有關,第二個也是跟我們這個區域的血吸蟲有關,屬于疫區,可能比較嚴重,你像我們下面原來都是一個村莊一個村莊的,就是說一姓一姓的,像現在這個神麟灣子里面都是雜七雜八的那個姓氏,就這個灣子搬來了一家,那個灣子搬來了一家,原來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俗語,我們這個地方統稱為下洋公社嘛,一進下洋口,男女都有喜,女人懷胎十月,男人懷到底,因為血吸蟲到了晚期以后,就是那個大肚子病。”
經過近幾十年的努力,下洋湖周邊地區的血吸蟲病基本上得到控制,2013年,楓林鎮順利通過國家血吸蟲病傳播控制的驗收。如今,神靈湖水域面積約500畝,周邊涉及6個村莊,1000多人口。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傳說,讓坐擁神靈湖的大畈村更有底氣打造一張生態旅游名片。
省自然資源廳駐大畈村工作隊隊員王云可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畈村的自然稟賦非常地有優勢,有山有水,有林也有地,大畈村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所以我們想把它打造成一個集文化與旅游為一體的一個集散地,助力我們鄉村振興,現在我們也是努力朝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大畈的方向去努力,讓更多的人能夠喜歡上大畈,愛上大畈,講好我們鄉村振興的好故事。”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