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多姿,大乱婬交欧美视频一区直播,国产香蕉97碰碰久久人人蜜桃,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政府網|湖北政府網|繁體 |登錄|注冊|長者模式

“沖刺四季度·打好收官戰”用地保障系列報道之九丨湖北咸豐創新工程建設項目策劃生成模式 推動重點項目建設用地“應保盡保”

2025-01-02 09:27 人民數字聯播網





編者按

2024年,湖北省自然資源廳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穩經濟穩增長工作部署,深入開展“兩上四服務”,有效統籌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助力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擴大有效投資,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提供堅實的土地要素保障。

四季度以來,全省自然資源系統進一步強化“收官”意識,開展“沖刺四季度 打好收官戰”用地保障專項行動,創新政策舉措,精準對接指導,力爭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作出更大貢獻。即日起,湖北省自然資源廳公眾號推出“沖刺四季度?打好收官戰”用地保障系列報道。


湖北咸豐創新工程建設項目策劃生成模式

推動重點項目建設用地“應保盡保”


咸豐縣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云貴高原東延武陵山余脈與大巴山之間,古有“荊南雄鎮、楚蜀屏翰”之譽,今有“湖北西大門”之稱,全縣土地總面積2550平方公里,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溶洞眾多,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說。

咸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為契機,堅持規劃統籌,統籌規劃理念,2021年主動請纓承接恩施州工程建設項目策劃生成試點任務,歷時三年,策劃生成運行機制日趨完善,項目選址難、落地難、協調難等問題有效緩解,改革成效達到預期。截至2024年底,咸豐縣通過策劃生成儲備“十四五”項目223個,年度項目89個,當年獲批重點項目建設用地22個,總面積151.2905公頃。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實現應保盡保,土地要素的充分保障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荊南大地一片蓬勃生機!


“一張藍圖”破壁壘

初冬時節,湖北咸豐工業園區忠堡工業園內,湖北皇恩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內一片繁忙,工人正加緊趕制訂單產品。通過公司以商招商引進的下游產品合作企業湖北盛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緊鑼密鼓修建廠房,力爭2025年春投入使用。

湖北皇恩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咸豐縣目前規模最大的工業項目和招商引資項目,主要產品為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計劃總投資51.8億元。

“公司落戶咸豐,與當地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用地報批迅速密不可分。”湖北皇恩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雷小兵坦言,當時皇恩燁在多個地方考察,只有咸豐縣力度最大、下手最快,“搶”占了先機。

咸豐屬老少邊山區,山大人稀,平地稀缺,招引工業企業很難,項目選址落地更是不易。咸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輝介紹,“多謝州局在咸豐開展項目策劃生成試點,讓我們提前進行數據治理,搭建了集成30多個圖層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通過策劃生成平臺,快速拿到了用地批復。”

原來,在考察洽談之初,企業擔心土地報批周期長,想打退堂鼓到別處發展。咸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迅速向州、省自然資源部門匯報,州局、省廳在缺少林地使用手續的情況下開辟綠色通道、先行容缺審查。省政府在林地使用手續補證提交后快速下達用地批復,項目用地從組卷上報到獲批僅僅用時15天,刷新了用地審批的“湖北加速度”。目前,該企業已取得土地447.28畝,完成一期投資12億元,2024年預計產值5.4億元,稅收2500萬元,成為當地碳基新材料產業鏈的核心鏈主企業。

咸豐縣規劃中心主任王光乾介紹,工程建設項目策劃生成平臺集成高清三維傾斜影像、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自然保護地、風景名勝區、礦產資源等各類現狀、規劃、管理數據,形成“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還集成了輔助選址、空間規劃審查、空間協調、項目儲備、方案協調、項目生成等功能,各單位可實時在線審查,加速項目落地,有效破解傳統項目用地審批可能存在的空間規劃“統領難”、項目建設“落地難”、多頭協調“決策難”等難題。

目前,已有縣直各部門、各鄉鎮(區)人民政府(區工委)、咸豐工業園區以及水電氣供應服務企業等共63家單位進駐策劃生成平臺,初步形成了“數據在線共享、部門在線聯動、主動靠前服務、清單目錄管理”的工作機制和“坐標統一、邊界吻合、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多規合一“的“一張圖”數據體系。“接到項目用地申請,我們只要把項目用地范圍往多規合一的圖層上疊加,就能夠快速作出合規審查。”王光乾說。


“并聯審查”提質效

在咸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機房內,工作人員打開電腦,登錄恩施州工程建設項目策劃生成平臺,搜索“唐崖土司城址文物保護和展示利用項目”,項目所在地的正射影像圖與申報選址紅線、預選址紅線、選址紅線疊加的圖層清晰可辨,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檢測的覆蓋情況一目了然。點開屏幕右側《項目空間協調意見匯總表》,咸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起項目預選址會商后的所有流程和各成員單位響應的時間、簽署的意見,躍然屏上。

2015年7月成功入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唐崖土司城址是咸豐縣的文化旅游名片。為推動“世遺唐崖”的保護利用,咸豐縣早就高標準制定了《唐崖土司城址保護利用規劃2013—2030年》。去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儲備文化傳承保護專精特新項目的通知》,咸豐縣組建工作專班,積極申報。今年7月,“唐崖土司城址文物保護及展示利用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批復。

與此同步,咸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與唐崖土司城址所在地唐崖鎮人民政府及時組建工作專班,將唐崖土司城址文物保護及展示利用項目的建設用地納入“531"(五年空間規劃、三年行動計劃、年度實施計劃)項目儲備管理,序時推進項目用地的相關工作,從組卷上報州局、省廳審查到獲得用地批復僅用13天,便拿到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9月28日,總投資3.9億元、占地5萬余平方米的唐崖土司城址文物保護及展示利用項目如期動工,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負責人對策劃生成平臺及“并聯審查”贊不絕口。

唐崖土司城址文物保護及展示利用項目的用地審批,涉及文旅、發改、林業、水利、交通、住建、環保等諸多部門和地方政府,按照以往慣例,項目申請單位要逐一拜訪,找領導簽字、辦公室蓋章,最后綜合匯總上報。這種“串聯審查”不僅費時費勁,還有可能因為某個部門的“卡殼”,導致暫停。

“通過并聯審查,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在手機上就可以操作,也不存在卡殼的情況,因為平臺設置了規定時限、超時默認的功能,時限一過就視同許可。”咸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耕保股負責人楊航介紹,在項目正式立項審批前,各部門通過信息平臺對項目預選址是否符合本部門空間類規劃提出審查意見,也可對劃撥用地項目可研或者初步設計方案、出讓用地項目規劃條件是否符合本部門審批、管控要求提出審查意見。“策劃生成成果直接運用于項目審批,項目單位從原來的跑多個部門變為一次不用跑,項目前期成本相應降低。”楊航說。


全員變身“店小二”

2024年2月26日,351國道(咸豐段)改擴建工程項目用地報批以“零補正、一次性”通過自然資源部審查,獲得國務院用地批復。

“山區交通項目建設用地情況復雜,能夠‘零補正’通過主管部門審查,得益于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的悉心指導。”負責用地報批的咸豐縣交通運輸局工程建設管理股股長覃石橋說,自規局提前介入、參與選址選線,科學有效避讓“三線”,為用地報批鋪平了道路。

351國道(咸豐段)改擴建工程是咸豐縣單體投資最大的普通公路項目,咸豐境內全長約85公里,橋隧比12.97%,在該縣普通公路建設中首開先河。目前,351國道(咸豐段)改擴建工程部分路段已建成通車,一些控制性工程正加緊施工,線型走勢輪廓分明。

咸豐縣把重點建設項目用地保障作為一把手工程,分項目按月擬定任務清單,通報工作進度。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成立重點項目用地報批專班,全員變身“店小二”,從項目謀劃到用地報批,常年開展上門服務。班子成員和業務股室明確工作目標和辦結時限,并按季度編發《土地報批專報》,通報各單位資料提交進度、存在問題、下步工作建議,逐個梳理存在問題,形成任務和責任清單,同步報送縣四大家班子成員,發送到各鄉鎮和項目單位、項目主管部門,形成比學趕超、齊頭并進的良好氛圍。

今年1月,咸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朱世斌帶著規劃、耕保、地質礦產、執法等業務人員,連續半個月時間,排班與全縣20個縣直部門和鄉鎮區的分管領導集中會商土地報批的相關工作。“這種面對面的培訓指導,讓我們的報件質量大幅度提高,也為報批提速打下了基礎。”現場參加會商的覃石橋說。

“我們的‘店小二’,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朱世斌介紹,只要項目單位有需求,他們都會上門提供指導服務。

策劃生成平臺啟用以來,咸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創新開展“集中會商”“上門服務”,不斷優化國土空間規劃“5+3+1”實施傳導體系,即按照5年、3年、1年編制國土空間規劃行動計劃,并形成相應的用地清單和項目庫,堅持以“規”謀“劃”,讓要素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規劃走,從而扭轉建設項目正式立項后倒逼空間規劃頻繁調整的失控態勢,實現城市建設由項目導向向規劃導向轉變。

“項目單位從原來的跑多個部門變為一次不用跑。”“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審批時間可由25天減至5天,減少約80%。”“政府投資項目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的申請材料由12項減至5項,減少約60%。”……項目策劃生成平臺,正以科學、透明、順暢的運作方式,讓數據跑腿,贏得普遍認可。


附件: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已閱 0  打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