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個全國土地日丨嚴守耕地紅線 守護荊楚糧倉
今天(6月25日)是第35個全國土地日,今年的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近年來,湖北持續強化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守護荊楚糧倉。
在荊州監利周老嘴鎮,100多架無人機正在對全市240多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進行常態化巡查。當地通過設置12個無人機站,構建起“高空看,智能判,網上管,地上查”的北斗巡田平臺,實現了耕地巡查保護全覆蓋。
荊州市監利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譚敦斌:(系統)自動識別、自動分析、自動推送預警信息,根據定位導航系統做到第一時間、第一地點(發現),確保將違法行為遏制在萌芽狀態。
周老嘴鎮曾是我國基本農田保護的發祥地。近40年前,監利率先劃定了全國第一塊基本農田區劃,并首次提出基本農田保護“六不準”,這一創新舉措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并寫進了國家土地管理法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原監利縣土地管理局干部 劉漢堯:我們感到最欣慰的就是,基層的一點想法,最后變成了頂層的設計。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保護與利用的改革也在與時俱進。在荊州公安縣麻豪口鎮,今年,這里通過最新完成的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推平了田埂,整合了地勢起伏大的零散小田,實現“小田變大田”。通過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麻豪口鎮還實現了湖區變景區、生態資源變生態資產的蝶變。
荊州市公安縣麻豪口鎮黃嶺村黨支部副書記 段德坤:從以前的2103塊零碎的小田變成了目前562塊大田,完全實現了“一戶一田”,田變平了,也變大了,耕種的成本降低了。
荊州市公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崇湖濕地管理中心主任 鄒先柱:通過長江的引水解決水源問題,在溝渠種植能夠凈化水質的植物和生物,在后面打造鳥類棲息地,拓展自然科普、生態科研、休閑垂釣等業態,帶動農民增收。
近年來,湖北在全國首個印發耕地保護常態長效工作機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黨政同責,逐級簽訂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書,牢牢守住6925萬畝耕地保護紅線和59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2024年,湖北耕地面積已增至7149.43萬畝。
湖北省自然資源廳耕地保護處處長 王學才:湖北將持續優化耕地保護布局,進一步增加優質耕地的比例,實行科學精準保護,加快推進智慧監管,加快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