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戰役”專刊第十四期
推進“五項治理” 大力度開展耕地流失問題整改
近兩年的國土變更調查數據顯示,湖北省耕地流失較為嚴重,并有加大的趨勢。全省耕地保護面臨空前的壓力和挑戰,存在考核破防、底線失守的風險,形勢十分嚴峻。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切實打好全省系統“九大戰役”,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確保耕地一分不少,省廳綜合分析研判形勢,全面查找梳理問題,科學制定整改措施,積極推進“五項治理”,大力度開展耕地流失問題整改。
一、開展“源頭治理”,堵住流失源頭
開展耕地流失情況專項調查,利用國土變更調查和遙感監測影像數據,對歷年耕地流失情況進行追溯、排查,全面摸清耕地底數、耕地流失年份和流失方向,掌握全省耕地流失真實數據。加強源頭管控,實施“源頭治理”,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耕地保護考核,壓實耕地保護主體責任,開展耕地監測監管,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嚴格執法監督,從源頭上遏制新增耕地流失,把耕地流失的源頭堵住。
二、實行“共享治理”,實現數據共享
利用自然資源系統規劃研究、工程測繪、航測遙感等技術優勢,充分運用國土變更調查、衛星遙感影像等數據信息,加強部門協同,消除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多角度、多維度、多方式查清全省耕地底數和耕地流失的歷史脈絡,建立耕地管理“一本賬”“一張圖”,隨時掌握耕地變化,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啟動耕地保護動態監督,加強技術單位分工協作,利用最新信息技術手段,對耕地流失增量問題進行動態監測,每兩個月形成一次動態監督報告,并將耕地流失圖斑下發各地整改。有效融合國土日常變更調查與耕地動態監測管理系統,為整改信息上圖入庫提供有力技術支持。
三、實施“精準治理”,分類處置問題
對耕地流失問題,制定整改方案,細化整改措施,明確整改時限,實行分類處置。注重解決好“四量”。一是“遏制增量”,加強耕地管控,遏制耕地流失增量。二是“處置存量”,對于耕地流失的存量問題,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積極穩妥。三是“做實流量”,綜合考量耕地流量流向和質量狀況,統籌制定耕地進出平衡計劃。四是“打好提前量”,統籌守底線與保發展,在抓好整改工作的同時,打好提前量增加庫存指標,為發展要素支撐留余地。
四、推進“綜合治理”,產生綜合效益
協調系統內部聯系溝通,暢通耕地保護監督與調查監測部門的業務路徑,開通“智慧耕保”與“國土調查云”系統,打通“部-省-市-縣”監管鏈條。加強自然資源與農業農村、交通運輸、水利、林業等部門協同,形成強大工作合力。聯合駐廳紀檢監察組,赴市州進行實地調研,開展政策宣傳和業務指導,對各地認識站位進行提醒,達到既教方法又傳導壓力的預期效果。聯系紀檢監察部門,加強紀律檢查監督,強力推進問題整改,提高“綜合治理”成效。
五、搞好“專班治理”,突出宣傳督導
抽調專人、成立專班,每周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全力推進全省整改工作。建立一周一碰頭、一月一調度、二月一通報以及通報、督辦、約談、移交等工作機制,加強宣傳引導、業務指導、工作督導,明確指導思想、整改路徑、關鍵時點和任務要求,力求全省流失問題整改工作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社會參與,成效顯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