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多姿,大乱婬交欧美视频一区直播,国产香蕉97碰碰久久人人蜜桃,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政府網|湖北政府網|繁體 |登錄|注冊|長者模式

保護產權顯擔當,登記為民守初心——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成立十周年紀實

2025-05-08 14:31 大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十年,是一段砥礪奮進的征程;十年,是一份為民初心的堅守。自2016年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成立以來,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始終以“保護產權、服務民生”為己任,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從“紙質資料”到“共享獲取”,從“窗口排隊”到“指尖辦理”……十年間,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與時代同行,與民心共振,用高效、便捷、溫暖的登記服務,守護千家萬戶的“安居夢”,繪就城市發展的“新圖景”。

十年耕耘——從“跑斷腿”到“指尖辦”,服務升級加速度

“真的很方便,我記得14年的時候,辦證得跑好幾個部門,僅產局就得去四次,還得回家等好多天,現在不到一個小時就把不動產登記手續給辦完了。”近日,家住大冶市某小區的李先生辦理好登記業務后,十分開心。在李先生的印象里,十年以前辦理房屋產權登記不僅需要提交多套資料,還得輾轉于房管、稅務、銀行、國土等多個部門、單位之間。“現在不用來回跑,一個窗口一次性就能辦好,既高效又便捷。”李先生說。

從2016年6月29日,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掛牌成立,負責全市土地、房屋、林地、水域灘涂等不動產登記職責,到2018年12月20日,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公,“一站式”服務便民窗口開始服務群眾。從2020年1月,新冠病毒疫情下的正常登記、主動服務,到2022年5月,大冶市不動產登記常態化進入“160”模式,再到2024年發出首本取水權不動產權證,十年間,不動產登記領域經歷深刻變革。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始終以“依法、便民、優質、高效”為導向,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不斷探索升級服務模式,走出一條技術賦能與制度創新協同發展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推進綜窗改革: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聚焦服務效能提升與流程數字化重構,全面實現“一窗一人受理、后臺并聯審批、部門集成服務”模式升級。十年間,通過打破部門壁壘,聯合稅務、住建等部門對“一窗通辦”窗口服務持續優化,不動產登記業務由“一窗聯辦”升級為“一人一窗一事一次”模式,將原有的交易、稅務、登記工作人員組合式綜合窗口調整為不動產登記綜合受理“一窗通辦”窗口,通過打通系統平臺,數據信息互推,實現業務審核、交易和稅收申報核查結果、登簿等流程全程“線上跑”,同時實現不動產登記與土地出讓金、契稅征收一窗受理、一事聯辦。

堅持流程再造: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持續拓展不動產登記“聯辦事項”。在不動產轉移登記與交易、繳稅“一事聯辦”基礎上實現水電氣網一體化過戶、繼承贈予公證、離婚析產等業務“一窗聯辦、一表申請、一套資料、一次辦結”的服務模式,讓企業、群眾能夠體驗到“高效辦成一件事”的獲得感。通過大力推進“三減一降”逐步實現部分登記類型“零材料零環節”辦理,十年間,將辦理時間由法定30個工作日逐步減少至5個工作日、1個工作日,“190”模式,再升級為常態化“160”模式,有效提升效率和流程,網辦率達90%以上;推動合同備案信息、身份證、戶口簿、營業執照等信息材料的共享獲取,實現產權交易線上繳稅、繳費,對新建商品房轉移、存量房轉移、抵押登記等業務全流程網辦。

深化創新發展:十年耕耘帶來十年的創新收獲,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積極推動“電子證照”普及應用,進一步降本增效;構建“互聯網+不動產登記”便民服務體系,一是通過全城同標實現“全域通辦”,依托一體化協同辦理平臺實現“武漢1+8都市圈跨域通辦”,采取異地幫辦、異地代收的方式實現“跨省通辦”服務。二是將業務延伸至金融機構、公證機構、民政部門、房地產開發企業等110余個便民服務點,打通不動產登記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三是部分高頻登記事項下沉至15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分中心及部分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推動農村不動產“就近辦”,讓農村群眾不出鄉鎮就可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不動產登記服務。四是主動提供“點對點”網辦接口,開通協助權限,助力司法云查控;穩步推進二手房“帶押過戶”(含跨行)、網辦自助區(含幫辦、代辦)等多個事項改革;簡化不動產非公證繼承手續辦理模式,規范健全告知承諾制等方式簡化規范不動產非公證繼承手續;積極推動取水權不動產證書發放及抵押融資,穩步推進地籍調查貫穿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工作機制與三維地籍調查建設,以技術革新推動服務升級,全力打造“智慧賦能便民利企登記”新標桿。

十年守護——從“有居”到“優居”,為民解憂顯溫度

“以前辦證要跑斷腿,現在家門口的服務中心就能辦,3天就給我把證寄來了,真沒想到這么快!”近日,家住劉仁八鎮大莊村的劉先生拿到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動產權證書時,忍不住感慨。他清晰記得2015年申辦證書時,需要先到村委會申請,依次去農經所、政府農辦審批,最后到農業部門合同備案,前前后后跑了七八趟,等待時間過長,光材料就準備了厚厚一摞,如今只去了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政務服務綜合窗口,不動產權證書(土地承包經營權)就免費郵寄到了手里。“有了這本證書,我的承包地有了‘身份證’,我心里踏實多了”劉先生笑著說。

2024年5月11日,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發出首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動產登記“紅本本”,標志著大冶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進入常態化登記模式。自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先后承接林權、水域灘涂、土地承包經營權等自然資源統一登記職責以來,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落實專人專班負責具體工作,不等不靠,大膽探索,主動對接水利、農業部門和大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股室,克服原有數據信息基礎薄弱、共享不完全等困難,制定從受理、審核、登簿的登記流程,開啟大冶市林權、水域灘涂、土地承包經營權等自然資源統一登記新篇章。

十年奮進,大冶市不動產登記工作以改革為筆、以民為本,書寫從“難點堵點”到“高效服務”、從破解無證房“辦證難”到實現宅基地“應登盡登”、從工業用地“集成審批”“五證同發”到項目“交地即交證”“交房即交證”等一系列轉型答卷,為城市發展、鄉村振興、營商環境優化注入持續動能。

破解“辦證難”: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針對因歷史規劃缺失、權屬不清、手續不全導致的“無證房產”難題,堅持“尊重歷史、依法依規、便民利民”原則,探索構建“三辦”服務模式。建立“一樓一策一專班”機制,逐一交辦整改,明確各類歷史遺留問題解決路徑,用好“證繳分離”“票稅分離”“包保銷號”等舉措,按照“群眾無過錯即辦證”“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化解辦證難題,推動“問題房產”變成“安心資產”,十年來,成功化解大冶市海雅二期、實驗中學BCD棟,還地橋東方名居、維爾斯京、怡馨小區8號樓等30余個小區一系列的辦證難題,轄區內辦證難題化解率100%。

助力鄉村振興:聚焦農村宅基地“權屬不明、登記滯后”等難題,中心堅持創新構建“三級聯動+三到位”服務模式(政策宣傳到位、測繪服務到位、發證驗收到位),全面鋪開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實現權籍調查與數據入庫完成率100%,登簿率100%;通過在全市各個鄉鎮(街辦)便民服務中心設立農房登記窗口,與不動產登記系統互通,采取窗口受理、后臺審批、批量公示、批量繕證的模式,完成全市365個行政村,13個城市社區居委會確權登記,發放宅基地使用權證14.8萬本。

護航企業發展: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創新服務機制、優化審批流程、破解產權難題,助力企業降本增效。設立“首席服務員”,實現工業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核發、不動產登記等105個審批事項“一站式服務”;推行工業用地分割登記,從多部門分別踏勘現場、收取資料,優化為由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牽頭聯合踏勘現場,收取一套資料,有效提升辦事效率;全面推廣國有土地使用權預告登記業務、交地(房)即交證等一系列創新措施,構建高效不動產登記服務體系。

十年初心——黨建領航強隊伍,砥礪奮進再出發

“要不是你們主動找我說這個事,我這腿腳不便的真不知怎么辦證。”大冶市馨園小區獨居老人王奶奶近日接過工作人員送上的不動產權證書時感慨道。因腰椎疾病無法下樓,老人一直沒有去辦證。“兒女都各自成家搬出去住了本來想著怎么也得上門找你們的,沒想到反而是你們上門幫我解決了難題呀。”

2025年3月12日,這是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上門服務的常態化工作場景,也是用“主動服務的加速度”丈量“民生保障的溫度”畫卷的一角。十年深耕,不動產登記領域以黨建引領開啟服務新篇。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以黨建引領為核心,通過強化組織建設、創新服務機制、深化廉政教育,推動登記服務從“被動響應”向“主動賦能”轉變,擦亮不動產登記隊伍清正廉潔高效的底色。

發動紅色引擎: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以“黨建+業務”融合為抓手,聚焦“冶惠登”黨建服務品牌,全面提升宗旨服務意識。通過組建企業服務工作隊、移動辦工作隊、便民服務工作隊、黨員先鋒隊崗、“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和“辦不成事請找我,黨員包保工作室”,為企業和群眾提供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延時服務、綠色通道等服務一千余次,獲“黃石市紅旗型黨支部”“黃石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獲贈錦旗300余面。感謝信數百封,在全省優化營商環境考核中曾取得第一名及第三名的好成績。

主動淬煉本領: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始終把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納入日常重要工作事項之一,通過“三會一課”、職工大會、業務培訓等形式開展集中學習年均不少于24次,中心每年常態化開展“周小訓”活動,年均培訓次數40余次。確保在崗人員培訓時間不少于40學時;

堅持廉潔護航: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構建“陽光登記”體系,公開辦事流程、收費標準,接受社會監督,十年“零違紀”“零投訴”,守護群眾合法權益。定期舉辦警示教育專題教育。“警示案例庫”截至目前共收集警示案例共計67例,中心開展“以案促學”,引導工作人員增強服務意識,提升職業道德水平,樹立不動產登記隊伍的良好形象。


站在十周年的新起點,大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將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探索“不動產登記+民生服務”場景延伸,以更智慧的體系、更暖心的服務、更堅實的擔當,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附件: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已閱 0  打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