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列席】2025年極地知識進校園湖北站第二場:江陵一中的極地課
索 引 號 | MB1644959/2025-16628 | 發文日期 | 2025-05-24 |
---|---|---|---|
發布機構 | 湖北省自然資源廳 | 文 號 | 無 |
分 類 | 土地;氣象、水文、測繪、地震 | 有 效 性 | 有效 |
5月22日上午,位于長江之畔的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第一高級中學,千人學術報告廳里座無虛席。同學們懷揣著對極地世界的好奇與憧憬,早早來到這里,等待一場極地知識盛宴的開啟。

這是以“認識極地、保護極地、利用極地——探索自然奧秘、勇攀科學高峰”為主題的2025年極地知識進校園湖北站第二場活動。該活動由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牽頭,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共青團自然資源部直屬機關團委、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中國自然資源報社、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等單位共同組織,旨在普及極地科學知識,讓極地成為新的課堂。
活動現場播放了《冰路征程——中國極地考察40周年》和《中國南極秦嶺站建設紀實》宣傳片,鏡頭中茫茫雪原上科考艱難卻堅定的前行步伐,秦嶺站從一片荒蕪到拔地而起的建設歷程,為這場極地知識之旅拉開了序幕。活動組織方還向江陵一中贈送了“雪龍2”極地科考破冰船模型和極地、海洋科普圖書。
贈書環節。王自堃 攝
隨后是充滿知識與趣味的極地科普講座。第一位走上講臺的是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北極黃河地球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副站長何昉,他以《極地空間環境和我們的生活》為題,從高中物理知識切入,普及了空間環境的科學概念,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為何南北兩極適合觀測極光,同時還分享了在中山站、北極黃河站和中國-冰島北極聯合觀測站觀測極光的經歷。現場有同學向何昉提問:“在南北極吃什么?”何昉微笑著解答:“在極地,食物大多依賴于補給,雞蛋、洋蔥和土豆是常見的食物。同時,科考隊員也會開展無土栽培,嘗試種植一些小型蔬菜,補充維生素。”
何昉回答同學提問。王自堃 攝
第二位走上講臺的是極地考察隊員代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粟多武,他以《南極考察中的重力計量》為題,開始了演講。“同學們,我們知道重力加速度與物體所處位置密切相關,計量它需要精密的儀器和嚴謹的操作。”粟多武首先講解了如何計量重力加速度。中山站地處南極,為獲取高精度的重力數據,科考隊員要克服極寒、強風等惡劣條件。粟多武通過視頻展示了在中山站遇到的11級暴風雪天氣。視頻中,狂風呼嘯,暴雪彌漫,天地間一片混沌,同學們不禁為科考隊員的勇氣與堅韌所感動。有同學向粟多武提問:“南極科考隊員是如何選拔的呢?”粟多武回答:“南極科考隊員的選拔十分嚴格,要有相關的科考項目,扎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身體素質,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粟多武回答同學提問。王自堃 攝
接著,極地考察隊員代表、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教授張勝凱走上講臺。他以《測繪遙感在極地科考中的應用》為題,講述了2005年1月18日中國南極考察隊登頂南極冰蓋最高點的歷史性時刻:“在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我們克服暴風雪、白化天氣、高原反應等重重困難,測繪出地形圖,為后續建立昆侖站提供了關鍵數據支持。”2024年,在極地考察中,張勝凱驕傲地使用了國產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這不僅彰顯了我國科技的強大實力,更為極地科考提供了更精準、可靠的定位保障。現場有同學問:“用上中國北斗導航是什么樣的心情?”張勝凱回答:“極地環境復雜,以往依賴國外導航系統,總會有些掣肘。現在有了北斗導航,心里就充滿了底氣,讓我們更加堅信,依靠自主創新,我們能在極地科考領域走得更遠。”
同學踴躍舉手提問。王自堃 攝
最后,到了激動人心的視頻連線中國南極考察站環節。屏幕上,第41次南極考察隊中山站站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建軍出現在畫面中。他向同學們介紹:“同學們,給你們看看我們中山站現在的樣子,現在周邊積雪達到1米厚,天氣預報說,明天中山站還將迎來降雪。同時,極夜將要來臨,白天的光照越來越微弱,上個禮拜測量的冰厚是60厘米。”在互動環節,有同學發現了視頻畫面中露出了一把吉他,于是向劉建軍問道:“劉站長,彈吉他是您平時的愛好嗎?”劉建軍爽朗地笑了,他說目前還在學習彈吉他,既能放松身心,也能給單調的生活增添不少樂趣。“我有時也會躺在雪地里觀測極光,在這片純凈的天地間,感受宇宙的浩瀚與自然的神奇,那種感覺特別美妙,讓人對這片極地充滿敬畏。”劉建軍說。
連線中山站站長劉建軍。王自堃 攝
劉建軍表示,能夠在南極參加與祖國師生們的現場連線活動,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連線當天,極光在南極的夜空中絢麗綻放。雖然相隔萬里,但他通過這次活動,切身感受到祖國同胞的關心,內心無比溫暖。希望借助這片純凈極地和神奇極光,激發更多青少年對極地科學探索的興趣,更多關注極地、愛護環境,勇敢追尋自己的夢想。
劉建軍視頻連線結束后在中山站綜合樓下邊拍攝的極光
活動結束后,江陵一中同學與張勝凱交流。王自堃 攝
此次極地知識進校園活動走進江陵一中,是深入基層傳播極地科學知識的一次真切實踐。作為一所基層縣中,平日里同學們很難接觸到極地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極地知識的了解渠道也極為有限。這次活動為同學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極地世界的大門,為當地師生帶來了前沿的科技知識,激發了他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相信在未來,此次在同學們心中種下的極地科學種子,將生根發芽,激勵著江陵一中的學子們勇攀科學高峰,為極地研究與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附件: